Discuz! Board

标题: 【商业特稿】我的大学系列报道之五 师大转型 [打印本页]

作者: rrssttrst    时间: 2016-10-18 16:33
标题: 【商业特稿】我的大学系列报道之五 师大转型
JBN 记者 肖丽/文、图  JBN 钟丽娅/图


6月3日下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正式公示了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和青年项目立项名单。江西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江西师大”或“师大”)以32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七、全国师范院校第一,创造了我省高校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作为江西省本科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普通高等院校,历经国立中正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学院、江西师大四个阶段,江西师大走过了从综合大学到师范院校、再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漫长历程。

而今,面对教师来源多样化、教师职业专业化等新的发展趋势,江西师大在“办什么样的师大、怎样办好师大”的转型之路上正不断探索前行。

1杏岭肇基

杏岭村地处泰和县城郊,距县城约5华里,地势平缓、民风淳朴。这个平凡无奇的小村庄却在1940年10月31日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澄江一碧天四垂,郁葱佳气追朝曦,巍巍吾校启宏规,弦歌既昌风俗移。”这一天,国立中正大学在距抗日前线约200公里的杏岭村举行奠基典礼和开学典礼,创立了它最初的基业。10月31日,成为国立中正大学的生日,也被确定为后来江西师大的校庆日。

大学的到来,让杏岭的老百姓们平生第一次见到了电灯、电话、篮球场。之后,茶馆、小吃店,杂货店纷纷出现,一个简单实用、充满活力的“杏岭大学区”初具规模。首任校长胡先骕曾经赞扬:“本校现有校舍,比之于历史悠久与过去有宏伟校舍之西南联大之临时校舍,仍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而今的江西师大瑶湖校区内就有一座人工堆就的小型土丘,名为“小杏岭”。2004年2月20日,师生代表在这里深情地洒下从泰和专程取来的“杏岭土”,并种下一棵从杏岭移来的水杉;而后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和全省近百个县市的同学,依次来到树边,洒下取自自己家乡的泥土,寓意校园与杏岭根脉相连,与祖国各地声气相通。

而杏岭只是江西师大漫漫育人路的肇基。在瑶湖校区内绕行一圈,就似穿过了历史的烟云,江西师大的那卷长书缓缓在眼前铺开。

1949年8月,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次年,现师大青山湖校区被定为南昌大学校址。1953年10月,以调整后的南昌大学为基础成立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大学撤销。文革期间,学校历经坎坷,1972年复校。1983年,学校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江西金融职工大学(江西银行学校)整建制并入,瑶湖新校区动工。

76年来,学校风雨兼程,砥砺出“静思笃行、持中秉正”的校训,孕育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形成了“以人为本、面向社会”的办学思想,“质量立校、学术铸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管理兴校、和谐荣校”的重点任务和“爱国荣校、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开放创新”的师大精神。

“赣山苍苍,鄱水泱泱,大学巍巍,屹立西江。”曾任师大校长的傅修延在七十周年校史再序中如此写道。正是在这种回望历史的过程中,师大人不断加深自己的集体记忆,这种记忆正在内化为驱动师大人不断前行的精神DNA。

而毋庸置疑的是,这种精神DNA已然深深地烙印上了“师范”特色。


2革故鼎新

流金七月,瑶湖之畔,高考落榜生王小明正骑着单车在向往的江西师大校园内送外卖。对大学生活的羡慕,对知识的渴望,凝聚成了一道失落却又期待的目光。

这是江西师大2016年招生宣传片——“梦想的选择”中的一个片段。宣传片的拍摄地点就是江西师大瑶湖校区,大气而美丽的校园也获得了众多学子的青睐。

整个校园以校史为主线,东北西南四正方位的七桥七门七路,被冠以“正大”、“海会”、“杏岭”、“龙岭”、“长胜”、“望城”、“青蓝”名字,使七门有了校史里程碑的标志意义。

自正大桥入正大门,扑面而来的是一个四柱擎天、形若井塔的庞然大物,被命名为“正大坊”。正大坊朴拙厚重,线条简捷刚劲,其造型是古代方形四脚牌坊的变形演绎,是中国古老的耕读传统的体现。正大坊下为“正大源”,具有追根溯源、崇始报本的意义。而这也正彰显出江西师大育人为本的执着追求。

江西自古崇文重教,官学、私塾代代兴起,庠序众多,尤以集藏书、教学与研究为一体的书院格外兴盛。史载,江西古代书院有一千余所。而在宋、元、明时期,大小书院的数量更是位居海内之冠。尤以庐山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书院的发达,显示了江西古代教育的繁荣。

国立中正大学就延续了教书育人的风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进入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江西师范学院,学校从综合性大学转化为师范院校,培养合格的师资成为学校主要目标。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后,江西高等师范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但是,这一时期,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高校教师待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尖子”外流,外语、音乐和美术等特殊专业流失情况尤为严重。同时,随着一大批老年教师的逐渐退休,学校师资队伍断层现象日益明显,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师资培训经费连续以50%的幅度增长,加大了“内培外引”的力度等,巩固了师资队伍。

进入90年代后,随着改革的深化,学校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改革已成为一种常态。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实行资源共享,学校对原有的系科进行了重新组合,并不断延伸和拓展新的学科专业。比如,1992年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1995年组建商学院。

通过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实施,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办学效益和学校知名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3发展定位

从综合大学到师范院校,再向综合性大学转型,作为江西目前唯一一所省属师范高校,江西师大一直面临着“办什么样的师大、怎样办好师大”的问题。

早在2002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初步形成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改革任务,我国教师教育呈现出高学历化、教师来源多样化、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教师职业专业化等新的发展趋势。

从相对独立和封闭的传统师范教育体系向开放、灵活和多元化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师范院校发展进入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被推上了战略转型的十字路口。

江西师大也展开了多种探索,最终确立了自己的发展定位:建立成为一所综合性、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江西师大副校长赵明在接受江西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如今,重点师范大学与普通综合性大学在学科设置上已没有太大区别。据他介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的师范大学都纷纷向综合性大学发展,除了办师范类专业外,还开办了大量的非师范类专业,比如江西师大的师范类专业还不到学校全部本科专业的1/4,而按计划招收的师范类专业的学生也仅占学生总人数的30%左右。

虽然朝着综合性大学的方向迈进,但江西师大一刻也没有放弃师范教育的传统和特色,学校在为社会服务方面理应为培养合格的教师人才做出比普通高校更多的贡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师范大学更能体现出办学的本质。

在五十周年校庆时,担任过国立中正大学筹委会委员的雷洁琼女士已是“别时青丝满,相逢白发生”,但她也坦言,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作为培育师范人才的摇篮和教育科研阵地的江西师大,任重而道远。

据相关数据显示,江西师大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逾20万名各类人才,其中10万余名为中小学教师,一大批已经成为所在学校的中坚。现在江西近半数中小学特级教师、60%以上的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80%以上的高中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是江西师大的毕业生。

学校校友中还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这其中既有中正大学时期校友两院院士黄克智、曾庆元,重点大学校长解沛基、刘振群、尹长民、贝效良、林增平、蒋建平,也有师院或师大时期校友如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黄洪,中国泰康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总裁刘经纶,世界500强企业江西铜业集团董事长李保民等,还有一大批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供职的博导和学科带头人。


4“以专领全”

灼灼桃李,郁郁芬芳,杏岭瑶湖,弦歌传唱。

经过76年的发展,今日之江西师大已成为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融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于一体,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位于全国省属师范类高校前1/3方阵左右。

历经一代又一代学人的薪火相传,江西师大拥有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在科研力量方面,江西师大也不遑多让。学校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鄱阳湖湿地与流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有机小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在高校最重视的就业方面,江西师大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均达90%左右,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2011年,学校就业工作成功跻身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而作为全国第一所没有围墙、全通透式的大学校园,江西师大瑶湖校区仅用一条5公里长的护校河将校园与外界隔开,体现了开放式办学理念。

学校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上也遵循着这种理念,现与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28所高校实施学分互认、师生交流等项目,招收14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校学习。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西师大与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共建了该国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并被评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2012年,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共建第二所孔子学院。

虽然成绩斐然,但与周边省份的师范类高校相比,江西师大也存在明显的差距。公开排名显示,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综合排名都在江西师大之前,安徽师范大学此前与江西师大的排名不分上下,但现在却已经有所超越了。

然而,赵明认为,综合排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排名机构对大学综合实力的看法,但并不能代表一所大学学科专业的真实水平和特色。学校在发展中既要考虑到自己的综合实力,又不能在学科专业上面面俱到去追求排名。要根据大学自身的条件和办学定位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江西师大综合排名上不能跟一流大学比拼,但在某些理工科专业和人文与社会科学方面却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专长。

“如化学化工的单糖合成、纳米布、分子筛膜、鄱阳湖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文艺学、明清史等专业,江西师大在全国都占据该领域一席之地。最近学校组织力量开展海昏侯历史研究,也率先在国内组建了研究机构,举办了首次南昌海昏侯墓发掘与秦汉区域历史文化研究的国际学术会议,受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重视。特别是在今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和青年项目立项中,江西师大以32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七、全国师范院校第一,就很好地说明了问题。”赵明自豪地向江西商报记者介绍道。




更多内容请登录江西商报官网:www.jxsb.cn
或关注本报腾讯官方微博:
t.qq.com/jxsb-com
微信ID:jxshangbao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欢迎光临 Discuz! Board (http://js.cuchom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